【城市观察】石库门里的未来实验室:上海旧改3.0时代样本调查

⏱ 2025-07-17 01:43 🔖 上海龙凤419 📢0

上海品茶工作室
(城市首席记者 陈墨 上海报道)在豫园附近的老城厢片区,65岁的张阿婆每天都要经过一个特殊的"时空走廊"——她家所在的百年石库门弄堂,东侧墙面保留着1923年的清水红砖,西侧却镶嵌着能实时显示PM2.5数据的透明光伏玻璃。这种传统与现代的奇妙共生,正是上海城市更新进入3.0阶段的典型缩影。

记者获取的《黄浦区老西门街道城市更新白皮书》显示,这个0.5平方公里的试验区采用了"针灸式改造"策略:137栋历史建筑实施"修旧如旧",同时植入21项智慧城市技术。在"逸庐"改造项目中,德国BIM团队与本地工匠合作,用三维扫描技术复原了失传的"老虎窗"建造工艺,而地下室则改造成了配备地源热泵的社区共享厨房。

更值得关注的是"新邻里关系"的培育。由00后设计师领衔的"弄堂客厅"计划,将12处闲置亭子间改造成兼具咖啡厅、快递驿站功能的公共空间。每周三的"石库门故事会"上,老住户与年轻租客共同创作社区口述史,这些内容将通过AR技术投射在修缮后的山墙上。

"上海模式的核心是'四维平衡'。"同济大学建筑系教授阮昕解释道,"即垂直方向的历史层积保护,水平方向的功能混合,时间维度的可持续运营,以及数字维度的智慧赋能。"这种理念正在产生溢出效应——虹口提篮桥片区借鉴该模式后,历史建筑利用率提升40%,原住居民回迁率达73%。

当夜幕降临,改造后的"江南里"亮起智能调光的仿古街灯,弄堂口的全息投影讲述着1920年代上海滩的故事。正如项目总规划师李敏所言:"我们不是在建造一座怀旧博物馆,而是在书写未来的城市记忆。"(全文约3870字)
爱上海同城对对碰交友论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