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海娱乐联盟 (首席科技记者 方岩 上海报道)深夜11点的张江人工智能岛上,星环科技研发中心的灯光依然明亮。透过落地玻璃,可以看见工程师们正在调试最新一代的"星云"大模型——这个参数规模达万亿级的AI系统,刚刚在医疗影像诊断领域实现了96.7%的准确率,超越国际同类产品3个百分点。
这样的技术突破正在张江密集发生。记者获取的《2025上海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白皮书》显示,仅今年上半年,浦东新区就诞生了47个AI领域"全球首个":包括首个通过FDA认证的AI辅助新药研发平台、首个实现商业落地的量子机器学习系统等。更令人振奋的是,这些创新70%来自本土企业。
在浦东新区科经委的沙盘前,总工程师林向荣向记者演示了"AI星链计划":沿地铁21号线布局的12个垂直领域实验室,已形成算法研发-数据训练-场景验证的完整闭环。"比如这个智慧金融实验室,"他指着沙盘上的陆家嘴区域,"工商银行的AI风控系统每天处理200万笔交易,误判率比人工降低80%。"
产业协同的化学反应已然显现。记者在张江机器人谷看到,ABB的机械臂正与本土创业公司"眸视科技"的视觉系统进行联调测试。这种"外资龙头+本土创新"的模式,使得上海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在三年内从800亿跃升至2400亿元。
"我们正在见证第四波AI浪潮的中心转移。"上海交通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李仁发教授指出。随着国家(上海)人工智能标准委员会本月挂牌,这座城市不仅产出技术,更开始输出规则。当记者离开时,张江地标性建筑"科学之门"的巨幕正滚动播放着最新成果——或许不久后,这里诞生的某个算法将重新定义人机交互的未来。(全文约3560字)
上海私人品茶